近期,“臨期食品”話題猝不及防地火了:“年輕人買臨期食品來減少浪費”話題閱讀量破1億、臨期食品市場規(guī)模將突破200億元、各大電商平臺爭相開辟臨期食品新業(yè)態(tài),資本紛至沓來。羊城晚報記者走訪發(fā)現,就在廣州,近期也新增了不少臨期食品專門店,如某臨期食品專門店自去年12月開業(yè)以來,已經鋪設了10家分店,以平均每月一家的速度擴張。不過,在臨期食品200億元的市場誘惑背后,行業(yè)規(guī)范能否跟上、臨期食品的貨源保障、保質期限等問題,也引發(fā)了外界的關注。
臨期食品有多火?有相關特賣超市一月新增一家店
晚上下班后,和朋友去天河商業(yè)街吃一頓晚餐,再到時尚天河商業(yè)廣場的臨期食品店掃貨貓“掃貨”過周末,這是自8月掃貨貓首家天河分店開業(yè)后,不少在廣州天河區(qū)工作的Z世代上班族的日常一景。
Z世代,通常是指95后、00后。當你以為購買打折、臨期食品還是大爺大媽們的消費觀時,Z世代已對臨期食品購買深有研究。微博上,“年輕人買臨期食品來減少浪費”這一話題閱讀量已突破1億,豆瓣“我愛臨期食品”小組聚集了8萬多成員,日常分享購買臨期食品小技巧。
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,以往只是放在超市特賣區(qū)或“買一送X”的臨期食品,一躍成為消費行業(yè)的熱門話題。隨著新風口的來到,走出商場角落的臨期食品擁有了專賣店、成為各大電商平臺爭相開辟的新業(yè)態(tài)。既有了“好特賣”“東羅西搜”等線下食品折扣店,“好食期”等線上銷售平臺也相繼出現。在淘寶、京東、蘇寧易購等主要電商平臺上,都有不少以“臨期”為關鍵字的食品在售,而且不乏知名品牌產品。
公開資料顯示,“好特賣”在上海已開設了逾50家加盟店。而在廣州,被網友稱為“零食界的奧特萊斯”的掃貨貓于去年12月開業(yè),至今年8月,已在廣州鋪設了10家分店,以平均每月一家的速度擴張。今年4月開業(yè)的大匯倉花城匯店,同樣是一家主營臨期食品的特賣超市,目前在深圳、廣州江南西等地也有線下店開設。
在掃貨貓時尚天河商業(yè)廣場店,羊城晚報記者看到店員一直在忙著補貨。雖然是工作日的中午,但店內客流量也不見少。店員表示,周末客流超級多,平時工作日上午人少一點,下午也有很多人。
資本紛至沓來 200億的市場規(guī)模誘惑
頭豹研究院發(fā)布的《2021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(yè):臨期食品出圈邏輯探析》報告顯示,2020年,我國臨期食品的市場規(guī)模達到194億元,2021年突破200億元不成問題。預計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里,臨期食品市場將加速增長。
據艾媒咨詢《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(yè)市場分析及消費者研究報告》,在2020年中國消費者調查中,逾4成消費者愿意購買并向身邊的人推薦臨期食品,未購買過臨期食品的消費者,有超過一半認為未來會購買。淘寶聯合科普中國發(fā)布的《臨期消費冷知識報告》中也表明,每年有逾210萬人在淘寶網購臨期食品。
“公司零食消耗很快、量又大,一般我都會在‘好食期’上購買一些臨期食品,價格便宜很多,在保質期內吃完就可以了。”某互聯網公司人事專員王琳琳告訴羊城晚報記者。
羊城晚報記者隨機調查了身邊的十幾位95后消費者,僅有1位表示不愿意購買臨期食品,其余皆表示可以接受購買臨期食品,過半人群則有過購買臨期食品的經歷。
龐大的市場規(guī)模疊加可觀的消費主體,讓臨期食品一躍成為新風口,不僅企業(yè)紛紛加入賽道,資本也蜂擁而至。
記者梳理發(fā)現,臨期食品賽道的 “好特賣”“小象生活”“好食期”等多個頭部商家背后都有資本身影?!昂檬称凇痹缭?018年就獲得了阿里巴巴獨家1.1億元C輪融資;而今年4月獲得千萬級天使輪融資的折扣超市“小象生活”,投資方包括愉悅資本和天使灣創(chuàng)投;“好特賣”更是在2019至2020年兩年間完成了4筆融資,資本方眾多。
臨期食品的火爆,還體現在相關企業(yè)數量的增加上。天眼查數據顯示,當前處于存續(xù)狀態(tài)的臨期食品企業(yè)共104家,其中有79家都是在近1年內成立。
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行業(yè)規(guī)范化待提上日程
然而,高速發(fā)展的背后,臨期食品賽道真實有效期不明朗、價格“貓膩”等灰色地帶令人無法忽視。
“在臨期食品市場,貨源很關鍵,經銷商的倉庫如果不規(guī)范,比如溫度控制等環(huán)境保障不到位,有的產品到臨期時可能已經不能食用了?!敝袊称樊a業(yè)分析師朱丹蓬告訴羊城晚報記者。
在某臨期食品店,記者隨機訪問了幾位在店消費者,正在采購的蘇女士對記者表示,保質期真實性,是她對臨期食品最關注的地方:“會擔心無良商家改日期,把過期的當臨期,自己又不會分辨?!边@番話獲得了其他消費者的認同。
對此,朱丹蓬提醒消費者,“臨期食品行業(yè)準入機制仍有待完善,消費者要有自我甄別能力,盡量購買正規(guī)渠道售賣的產品”。
目前,我國臨期食品界定還未形成統(tǒng)一標準。一些大型商超會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標準。盒馬鮮生向羊城晚報記者表示,對于門店的臨期食品貨架,員工會按照“盒馬預包裝食品效期管理標準”,將商品按照不同的保質期,分類執(zhí)行臨期上架、折扣銷售,并按效期提前撤柜。
保質期外,價格坑也是一大“雷”點。在豆瓣“我愛臨期食品”小組中,有成員表示,有些電商平臺銷售的臨期食品保質期剩余天數少,價格卻不便宜,甚至跟旗艦店的正價一樣。
有網友表示,當前國內對于臨期食品的衛(wèi)生安全科普力度還較弱,很多商家自己都不具備足夠的鑒別能力。要想持久發(fā)展,行業(yè)規(guī)范化是必須要走的路。
“臨期食品擁有很大的市場,目前已經進入產業(yè)化運營的階段,與此同時,臨期食品的安全與規(guī)范問題也受到越來廣泛的關注。”中國食品產業(yè)分析師朱丹蓬表示,“總體來說,本身很快到期的屬性導致臨期產品的管控比正常食品管控難度更大。食品來源、供應鏈完善度和儲存方法與質量都會影響臨期食品的食用安全?!?/span>
朱丹蓬認為,未來的臨期食品市場將會朝著規(guī)范化、專業(yè)化、品牌化、資本化和規(guī)模化的方向發(fā)展,其中規(guī)范化是目前臨期食品市場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。
